上一篇公号文章《领导者为何如此黑暗》(点击查看)发表之后,有好几位朋友私信给我,很认同我的观点,但同时他们觉得在当前环境下,克服这些黑暗的心智模式很艰难。的确,当今的主流领导力发展模式,其内在心智是基于欲求、对立和执迷的,并且与自我的强化紧密扣合成了一种牢不可破的“同盟”关系。如同上篇文章所说,当前处于竞选胶着状态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就是这一心智模式的典型代表。他的极端化的举动放大了这些黑暗的心智模式,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极端的典型。
一般的领导者在日常可能没有这么极端,但是我们日常活动和决策的动机,几乎都围绕在心智之轮的三个要素上展开。难道不是吗?我们所有活动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获取更多,索取更多;每个人内在都有各种挥之不去的对立、甚至是怨恨、仇恨的情绪,并且蔓延在组织内外;我们还有各种自我认定的牢不可破的假设,为了捍卫它们,为了证明自我,我们不惜做出荒唐乃至愚蠢的决策。
如何突破?
如何突破?要走出这些黑暗的或者至少是灰暗的心智模式,我们只要采取对冲的行为就可以,它背后是那些光明的心智模式。针对欲求,我们主张贡献和给予;针对对立,我们主张宽恕和原谅;针对执迷,我们主张放开和放手。用这样的新的心智模式,我们就能够逐渐对冲原有的顽固不化的心智模式,并且逐渐改变我们根深蒂固的行为习惯,并且消融那个紧绷的、一直牢不可破的自我。我们因此而来的人生和命运都会发生变化,甚至是根本性的逆转。
贡献
所谓贡献,就是我们思考和行为的出发点,更多应该基于如何利于这个世界,而不是仅仅利于自己。比所谓利他更宽阔的,甚至愿意帮助他人而舍弃自身的主张和利益,用这种方式,来对冲我们与生俱来的并且逐渐强化和坚固的欲求的心理习惯。但是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几乎没有人真的可以做到这一点。我们在一起工作,规划各种项目,共同解决问题,都是基于欲求,也就是想要的更多,要的更长久。有谁真的可以基于利益社会,利益世界做出自身的经营决策呢?非常少啊!因为有人担心这样做会让自己失去竞争力,会像傻子一样被人欺骗。但这只是固化在原有心智模式中的人类心灵,很难想象由此带来的改变对自己是好还是不好。
事实上,凡是以贡献、利他和给予为经营宗旨的企业和个人,他们的人生一定是幸福的,甚至很多人生的危机的克服也是从此开始。
我的一位做心理咨询的朋友告诉过我他的一个案例。他的一个客户是一个组织的领导者,近来被抑郁症所困扰。一次他在外地出差的时候,这位病人打来电话说,自己有强烈的自杀倾向,想请求他的帮助。但那时我这位朋友无法赶回来,于是就跟他说,到楼下去把小区里的烟头捡干净,但是不要告诉任何人,如果这个小区的烟头捡完了,就到隔壁小区里去做,直到他回来。当两天后我这位朋友回来打电话给这位病人的时候,他竟然已经不想死了。其背后的机理很简单,抑郁症患者有强大的自我锁闭的倾向,自身的能量是非常低沉和黑暗的,让他去做这种完全的奉献和利他的工作,尤其是不要这种回报的工作,他的正向能量就会升起,而他那种抑郁的想自杀的心理状态也会被逐渐消散。
过去人常说“助人为乐”,并不是苦中作乐,是真的带来快乐。能够以贡献世界、贡献他人以及更大的社会福祉作为出发点的经营理念,一定会获得好的回报,而这些人的内心里也是宽广明亮的,这就是助人最终达到了自助的效果。
在企业经营中,要真的践行这个理念也并不困难,只是需要领导者自上而下改变过去固有的心智模式,要将每一次会议,每一个计划,每一次融资,每一个战略行动的出发点重新调整为我这样做可以为世界和社会贡献什么,而非我这样做可以怎样获取更多的利益。
在这方面,日本的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用这种利他的心态,不仅创办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也在70多岁高龄之际临危受命,拯救了自己完全不熟悉的、濒临破产的日本航空公司,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向我们说明,贡献社会利益他人的经营思维是如何创造奇迹的。这是他经营思想的核心。而那些仅仅学习他的阿米巴经营的企业家们,如果忽视了这个基本的原点,所有的在“术”上强调的管理行为都往往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原谅
原谅如何对冲对立呢?各种对立的情绪会让我们产生人与人、乃至人与自然和世界之间的紧张焦灼的情绪。这种情绪是一种能量,它产生后会蔓延、持久,并且深藏在我们的无意识当中。我们平时的很多无缘无故的焦虑,人与人之间的对抗,乃至关系的不和谐,甚至冲突侵犯,其实都来源于这些不知什么时候种下的对立和对抗乃至仇恨的种子。而对这一切,化解的最佳方式就是原谅,或者叫宽恕。有过类似经验的人都知道,人与人之间真正做到宽恕是很不简单的,特别是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当面请求他们的宽恕和原谅,需要极大的勇气。就像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的故事所展示的那样。之所以这个故事千古流传,就是因为如廉颇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当意识到自己的过失的时候,能够做到放下身段请求对方的原谅,并成为千古佳话,这是一件很需要勇气的事情。
这种面对面的请求宽恕和原谅,是最有力量的,能够从根源上化解彼此的冤结。无论是个人还是带领组织的领导者,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化解很多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所积累的彼此的怨恨和障碍。
如果做不到如此直截了当地请求他人原谅,也可以独自在内心里请求他人的原谅和宽恕,如果能够张开嘴巴把这个话语说出去会更好,这样的心智活动也能产生类似的效果。在无意识层面,人类之间的联系超出了我们今天的认识,人类意识层面对这些问题的认知还是非常浅薄的。在广阔的无意识海洋里,人类的精神是联系在一起的。我们经常会发现,你对某些人心存感恩,心存善念,彼此的关系就会变得温暖和谐。有时候,你内心里不喜欢他人,虽然没有说出来,可见面的时候也会变得彼此不自在。这就是因为在无意识层面,我们已经建立了联系,不需要语言和意识层面的交流就能够直达对方的内心。
如果连独自的请求原谅也做不到,该怎么办?这时候,我们就可以请一些专业人士,他们需要具有强大的正向能量,来请他们主持,代替我们解锁组织内部或者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对立情绪,怨恨情绪,乃至彼此的冲突和矛盾。 我个人作为顾问,在类似的情景下经历了不少,尤其是帮助组织内部进行能量的清洗和障碍的化解,所用的方式就是所谓“意识归零”的方式。此时,我本人就是这家组织的全部,并且用“意识归零”的方式清洗他们内在的组织障碍和彼此的怨恨。 尤其在我多年来参与各种战略研讨项目和组织文化变革项目的时候,通常都会用这样的方式来化解高管团队之间和组织内部的矛盾,屡试不爽,从而使得一个个看似艰苦无比的项目变得平顺和谐。这一方面为他们交付了期待的成果,更重要的是在组织的深层无意识层面,在组织能量的根源层面,帮他们做了清洗,化解了彼此的对立,让他们可以在未来走得更加平顺,也让他们打开了内在的障碍和心结,有可能成为更加光明的领导团队。
放开
对于各种我们心智上的执迷和设定,最有效的对治方式就是放开。 放开就是让我们不要再抓执着那些紧固的纠结和纠缠,把那些我们认为牢不可破的信念、自我的认同、非要达成的目的放在一边,用更加开放广阔的方式来看待这些,同时配合贡献和原谅的心智,让组织内在的能量和行为可以释放。
在很多情况下,我们这种放开和放手的行为,恰恰能够释放组织内部的能量流动,让团队更有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让我们紧绷的思维可以变得更加灵活宽广,激发创新的想法,并且让那些牢不可破的信念转换频道,用更加开阔的视角来看待我们自己过去认为牢不可破的事情。有时候,这种放开的心智可以瞬间让我们洞察我们自己认知的谬见,甚至通过自我设问的方式来反问自己为何认为这一定是对的,而这种自我的反问和觉察,会让我们跳出认知和思维的藩篱,而这些都来源于真正的放开和放手。
这对于今天的组织发展尤为关键,因为强绩效管理和强目标导向的管理方式为很多企业增添了强大的束缚。在一定时间内,它虽然有效,长期来看,企业内部积累的负向能量越来越强,人们会变得消极怠惰。
有人会说,那些小企业,他们一开始一穷二白,当然可以放手放开,因为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我们这些企业已经积累了如此多的成功,有这么多员工甚至社会责任,我们怎么可能放开不管呢?这是一个误解。首先放开不是放任不管,而是让我们从紧绷的假设和意念设定中脱离出来。其次,恰恰是这些不敢失去的想法,使得很多组织畏首畏尾,在关键决策的时候被过去的成功绑住了手脚。这是典型的成功组织的执迷,也是所谓的成功企业不能进行创新的核心诅咒。要跳离这个诅咒,唯有放开和放手。
有了这三种心智模式的改变,我们就有可能解锁内在的能量,整个组织的能量以及领导者的能量就会勃然喷发,会成为更加正向的组织,并创造正向的环境。但真正的挑战在于,今天具备这样的心胸和眼界的企业领导者所占数量依旧很稀少,大量的人依旧活在过去的框架模式和认知范畴里,各种外在束缚和内在顾虑导致他们很难转变心智模式。
所以,真正的光明领导者的修炼,是需要那些强有力的领导人的推动和影响的,就像火点燃火一样,需要彼此的影响和促进,整个的氛围和环境才有可能发生变化。
在这个意义上,光明领导者的修炼是一种更大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