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动荡和焦灼的2021年即将画上句号
即将到来的2022年会怎样?
很多人依旧沿用“充满不确定性”的老说法。但在我看来,随着新冠疫情的发展以及全球政经格局的重塑,一个新的确定性时代正在到来。
有人说,观察趋势“长期看人口,中期看结构,短期看宏观”,从2022年开始,一些新的结构已经成型,一些新的确定性已经摆在我们面前。作为企业家和管理者,认识不确定性只是提示我们要保持弹性和韧性。但是所有的决策,都是依据确定性的预估作出的。为此,对于这个正在出现的确定性时代,我提出五个方面,伴随各位进入2022年。
确定性一:中美博弈的长期性和阶段性均衡已经形成2021年初,随着拜登政府上台,美国精英阶层不仅没有停止对中国的施压和遏制,反而加大了力度,在笼络盟友、实施价值观外交方面可以说用尽了气力,同时加强了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将更多中国高科技企业加到禁止交易甚至禁止投资的实体清单当中,台海局势也在美方明里暗里的纵容下变得更加剑拔弩张。
但是经过一年的激烈博弈,美方招数基本使尽,即便是年底做出的外交抵制冬奥,以及拜登签署法案以抵制来自新疆的产品,明显也是强弩之末。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展现了强大的经济韧性和政治耐心,并且开始回击。经过三月份中美阿拉斯加会议、七月份天津会议的外交反击之后,在十月份的中美领导人视频通话中,习近平主席明确点出了台湾“以美谋独”和美国“以台制华”的战略底牌,同时再次明确了中方底线。这一系列举措之后,中美之间的战略博弈的均衡态势已经形成。2022年美国将进行两院中期选举,面对国内疫情反扑、通胀高企和国内两党恶斗,美国内政困境大于外交。在拥核大国都不敢轻启战端的情况下,2022年将进入战略均衡的长期战略博弈。中美世纪博弈将是未来20年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将影响未来一到两代人的生活和经济发展方式。但是,短期内发生极端军事冲突,特别是在台海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反而在降低。这是我们看待2022年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确定性。
确定性二:新冠病毒及其变种将持续传播蔓延,极端自然灾害和粮食危机将继续频发2021年底爆发并在全球蔓延的新冠病毒变种奥米克戎Omicron,从目前的研究看,其传染性远高于之前的德尔塔变种,但是致死率并不高,这虽然让饱受疫情冲击的各国政府稍微松了一口气,但是新冠疫情依旧将极大消耗公共医疗资源,并且对经济的恢复造成新一轮冲击。
在2022年,新冠疫情不会终结,若干新的变种还会持续出现。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因为动态清零的防疫政策反而独善其身。虽然国内的疫情呈点状爆发,有时还颇为严重,就像此刻我所身处的西安一样。但是整体上疫情可控,社会和经济基本处于常态化运行。
2022年,比新冠疫情更严重的是各种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对全球各国的冲击。2021年在中国各地出现的突如其来的洪灾,在2022年将大概率再次出现。防大洪、防大灾依旧是民众和政府的首要紧迫课题,中国中央政府的强力治理形式被证明在迅速处置自然灾害威胁方面具有强大的效能。在这点上,中国民众也愈发有信心。
从全球范围看就非常不乐观,随着全球气候变迁的冲击进一步去扩大,在东南亚、中亚、欧洲、美洲各地的自然灾害的蔓延,将成为一种新的态势,新的常态,在此危机下,粮食危机将是对各国政府和民众生活的巨大考验。
确定性三:全球经济格局的新模式正在形成我将这一新模式的未来描绘为双经济圈:一个是美国塑造的前全球经济圈,另一个是中国正在塑造的欧亚非经济圈。美国携金融资本、货币霸权、军事力量、科技优势、文化软实力,曾经处于这个经济圈的核心,但中国的经济强势崛起打破了这一均衡。一个以中国为核心的亚欧非经济圈正在迅速浮现。在这一新的经济圈中,中国牢牢占据着全球供应链中心的地位,新冠疫情的出现更加强化了这一核心地位。涵盖东亚、东盟和大洋洲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体系RCEP的形成,使得中国成为东盟和东亚的经济龙头,这一全球最大的区域自贸体将成为全球经济的新引擎。随着中国科技力量的进一步崛起,在交通(中欧班列、泛亚铁路)、通信(5G)、投资(亚投行、中欧投资协定)、贸易(RCEP)等方面,借助一带一路战略,重新构建新的亚欧非经济版图。走向衰落的欧洲需要融入中国市场,更需要中国商品。未来20年,中国利用经济力量重塑亚欧非经济板块,特别是自东向南,自东向西的次第推进,将是我们此生看到的最为复杂也最为恢宏的地缘经济发展大戏。作为这一战略远景的终局,未来的美国很可能重蹈大英帝国离岸平衡的角色。这一确定性趋势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清晰的前景,美国主导的全球经济体系和技术体系将被这个新的双巨头体系所取代。游走于两个体系中间的企业将不得不做出选择,要么构建两套体系和标准,双向押注;要么考虑其成本和代价,专注于一个体系。孰优孰劣?何去何从?总有一天,商界和企业需要做出选择。
确定性四:中国经济的新增长模式已经确立如果说去年上半年,对于中国国家意志确立的未来经济增长方向还不明确的话,随着去年下半年暴风骤雨式的诸多政策出台,从互联网反垄断、网约车等行业数据安全,取消营利性教辅行业、限缩房地产发展、遏制网游业务,直到年底的整治艺人逃税漏税等诸多领域,以及再次提出“共同富裕”的社会发展方向,可以非常明晰地看到,国家政策明确导向壮大自身科技实力和缩小贫富差距。那些曾经风光无限的依靠纯资本驱动挣快钱、用互联网垄断消费和顶流明星收割智商税的商业模式和行为,已经迅速瓦解。在这一环境下,发端于美国的很多商业模式在中国不见得再次奏效。例如脸书公司创造的元宇宙概念,虽然在中国股市也被炒作了一把,但是很明显,基于虚拟社交网络沉浸式游戏为核心的发展方向,在中国不受政策鼓励,甚至受到很多限制,但是能够利用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技术,提升工业和产业能力,开发诸如沉浸式旅游项目的技术,有可能受到推崇。
中国的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将聚焦于推动国家真正科技实力的兴起,与提升国家科技硬实力无关的技术创新和创业都不被鼓励。从这点看,未来聚焦于“打胜仗’的主赛道越来越清晰。
确定性五:去美化的商业生态正在形成在上一个时代,全球商业生态的塔尖,是美国技术和资本以及对外输出的商业模式。在新的确定性时代,所有这些将被改写。如前所述,依旧有很多的投入和企业行为围绕着美国的商业生态展开,但是关乎数据安全和科技自立的新的商业生态将在中国独立形成。这个确定性,一方面与国家安全有关,另一方面也与美国对中国的技术封锁有关。发展独立的商业生态,就需要从资本投入、产业规划、生态培育、人才发展诸多方面形成一个新的系统,就像今天华为所开始尝试的鸿蒙操作系统那样。
围绕以上五个确定性,企业领导者和决策者将能够看到一个确定性的布局。这一布局与主观意愿无关,与正在形成的全球经济格局有关。审时度势,趋利避害,何时进,何时退,就考量每个人的智慧和眼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