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直方大创新中心

腊八妙粥

许正管理工坊2021-01-20 13:39

今天是农历腊月初八,是一个重要的佛教节日,在这一天,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的佛教信徒们会分食腊八粥,以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


据说释迦牟尼佛还是悉达多太子的时候,曾经在雪山苦修六年,他已经遍历了各种修法,直到最后已经成功修行了色界天的四种定,和无色界天的四种定,一直到最高妙的非想非非想定,这是世间能学到的最究竟的禅定了。为了修行禅定,他也经历了各种苦行,到最后每天只吃一粒米。但是最后,他依旧舍弃了苦修禅定的过程,而离开了那个山洞。

悉达多太子为什么最终放弃了所有的高妙的禅定呢?

其实很简单,他已经觉察到所有的禅定都是造作,就算是最高妙的禅定,概莫能外。既有入定,就有出定之时,那既然迟早要出定,干嘛又要入定呢?这种造作的定和境界能保持多久呢?就算保持一劫(劫为佛教中度量时间的概念,极其长久),也总要有出定的时候。所以一个简单的道理就在这里:我们的任何造作都不能持久,即便是最高妙的禅定,就算在这个世间最高的天界,也总有衰退的一天。所以悉达多太子舍弃了禅坐,走出了苦修六年的山洞,来到了山下的尼连禅河,洗涤了尘垢。有一位牧羊女看到修行者,心生恭敬,将刚刚酿好的乳糜供养给了太子。太子洗浴完毕,又吃了营养丰富的乳糜,逐渐恢复了体力,于是在河边的菩提树下安坐下来,并在腊月初八的凌晨时分悟道,于是这一天就被记载为释迦佛成道的日子。后人也用食用腊八粥,来纪念这个佛陀食乳糜后悟道的传奇。
根据《华严经》记载,释迦牟尼佛悟道之后说了一句非常感慨的话,“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这段话非常重要,它揭示了一个朴素的但是最为究竟的佛教真理,那就是所有众生之所以远离究竟,就是因为各种妄想和各种执着,乃至于在山洞中苦修六年,又何尝不是一种执着呢?至于其他世间的种种行为、思考、言语,也都无法逃脱这个范畴。如果能够舍弃各种分别、妄想和执着,就能够直达究竟。

今天,在我们饮用腊八粥,重新回顾释迦摩尼佛成道故事的时候,这个被淹没很久的真相,能否对我们有新的启发呢?



今天的学佛人,很多执着于禅定,执着于观想,执着于各种方法,这是否有违佛陀最初的根本教诲呢?即便是伟大如佛陀,也放弃了最为高妙的禅定,那我们又如何能够通过有为的禅定来趋向于真正的解脱自在呢?如果从最初的行为上就已偏离,其结果又会如何?实际上,无论是世间还是出世间,所谓的得,本无所得,所谓的见,也本无所见,所谓的知,也本无所知。一切无常变幻,而我们却执迷于其中,误以为真实,做出各种取舍和执取。当我们见时,不住于一切见;知时,不住于一切知;经历一切,不住于任何经历,又何尝不就是本有的自在,本来的解脱?
如此方便的自在解脱,才是我们应该安享的腊八妙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