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直方大创新中心

光明领导者,如何光明?

许正管理工坊2020-10-25 21:50

    在前面两篇文章《领导者何以如此黑暗》《走出黑暗》当中,我们已经介绍了领导者心智之轮,以及如何解锁固有的心智之轮。
    很多朋友看到之后,就会迫不及待地问一个问题:领导者,如何光明?今天就来解答这个问题,并且围绕这张图来展开。



    这张图融合了三方面的结构,底部围绕自我的强化,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领导者心智之轮;上面随着自我的消融,是我们光明领导者的心智之轮,也是对黑暗的心智之轮的解锁。右边的这个量表来自于美国心理学家大卫·霍金斯的人类意识能量层级,我们借用这个量表,可以很好地说明如何解锁领导者的心智之轮,并且走向最终的光明。




意识能量层级    先来说说这个意识能量层级的量表。这个量表以勇气这种意识状态作为临界,下面的八种意识状态都是负向的,是压力,是基于自我的内在循环,使得我们本有的光明能量无法开发。负向意识状态虽然也有力量,但是这种力量只能造就个人和组织的压力,是负向的能量。
    勇气之上的八种意识状态,来自于自我的逐渐消散,直到最终趋入光明境界。它是内在能量的解锁,也是光明的释放,它本质上会为个人和组织带来解放、自由和全然的解脱。
    其临界点勇气,指的是我们愿意正视现实,愿意采取积极的行动加以改变,对现实不遮掩,不逃避,具有直面现实的勇气。根据大卫·霍金斯长达30年的持续研究,他发现在勇气之下的人群占到整个地球人类的85%,而勇气之上的具有正向意识状态的人群仅占15%。但是,研究揭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人类整体的意识状态是在勇气上下波动的,那就意味着具有正向意识状态的人类虽然数量不多,但是他们每一个个体的能量极其强大,足以抵消和对冲具有负向意识状态的负向能量。在这个意义上,正是这些具有光明特质的人类平衡了整个全球的能量场。

如果我们看看勇气之下的八种意识状态,是否感到很熟悉呢?尤其是骄傲,愤怒,欲望和恐惧,这难道不是每天每个人经常经历的情绪和意识特征吗?特别在企业组织中,我们几乎逃不出这四种情绪,我们平时的行为,背后的意识、习惯、动机往往也在这四个方面循环。甚至组织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也是在不断地强化这四个方面。


恐惧和欲望
    恐惧和欲望,就是传统组织中所谓“胡萝卜加大棒”管理方式的意识区间。干得好就给胡萝卜奖赏,用这种激发和调动欲望的方式驱动团队,干得不好就给大棒式的惩罚,用这种恐惧的方式实现所谓的反向激励。要知道,这种方式的能量是非常低的,他虽然很会让团队在欲望和恐惧的循环中服服帖帖,愿意跟随,但是组织整个状态是被压制的。在这种状态下,组织要实现创新和突破是极其困难的。如果对应马斯洛的动机理论,恐惧和欲望基本在生存和安全这个基本层面上。图为马斯洛动机理论
愤怒和骄傲  
    如果向上一步,愤怒和骄傲,它所对应的正是马斯洛动机模型中的归属这个层级。所谓归属感,就是我们为群体贴了一个群体性的标签,或为我们从事的工作赋予了某种特殊的含义。如果能实现既定的理想和目标,我们就感到骄傲。我们也为生活在这样的一个特定群体中感到自豪。如果有人侵犯、冒犯了我们,我们就会愤怒出手,捍卫组织的荣誉和尊严。
    乍听起来,归属感似乎是一个挺好的组织心智状态,但实际上它依旧是负向的,因为它围绕着自我的强化,组织的内在力量依旧被束缚在围绕个体自我或者组织自我这个层面,无法真正地展开,其心胸和眼光依旧是狭窄的。



    至于负向能量的最下面的四种意识状态:忧伤,冷漠,内疚和羞耻,他们基本上不属于组织型的人格,在社会中,他们属于边缘性的人类。因为更大的负向情绪的累积和积压,使得他们无法融入正常的社会群体。甚至羞耻这种极端的负向能量,是自杀型人格的特征。
    所有这些负向的意识状态都是围绕着那个狭小的自我,它是封闭的,紧锁的,就算是企业中常用的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方式,或者某种归属感的管理方式,依旧无法逃出这个窠臼。

[size=17.7231px]真正让组织活力迸发,并且展现出领导者风采和光明的,是勇气之上的几种意识状态。
中性
    在勇气之上的第一种意识状态称为中性。所谓中性,就是指对一切事务持中立的意识状态,采取开放、包容和学习的心态,与他人也是一种合作的态度,没有强烈的预先设置的判断和评判的中性心态。中性,是那种合作型组织和创新型组织的起点,它承接勇气所创造的面向现实、愿意改变的心态,进而成为组织内合作以及组织间协调和开放式创新的源泉。
乐意
    中性之上的乐意就是奉献和给予,愿意将自己的智慧、能力甚至物质财富分享给他人。这种无保留的、乐意分享的心态会造就凝聚团队的卓越领导者。因为真正好的领导不是那种只会带领大家赚钱的人,而是善于分钱的人,也就是通过财富的分享,成就的分享,凝聚更多人在他的身边。
接纳
    再向上的更高级的意识状态是接纳。接纳,实际上就是原谅,就是主动原谅自己的对手,以及他人对自己的伤害,并且也接受他人的原谅。因此,具有广博的包容的心胸,能够消弭对立和冲突,化解仇恨和纷争。这样的领导者不仅具有分享和给予的情怀以及行动,他们更能容容纳和汇聚更多人,让具有不同能力的人、不同性格特征的人在一起共事,不仅靠财富聚人,更靠自身的广博包容来容纳各路人才。可以说,达到接纳这个层级的领导者,已经是那些卓越的大企业的创始人和企业领袖,这在整个企业界已经属于相对少见的顶级领导者了。
理性
    理性,指的是那种具有高度抽象能力的意识状态,通常是那些大科学家、大哲学家、大法官、卓越的思想领袖。他们已经超越了通常意义上的人际关系,能从概念化的角度来看待整个世界,从而能够发现很多问题的根源和本质。具有这一意识状态的人,如果成为领导者,他们通常是那种具有哲学思维能力的卓越领袖,不仅能够在做事层面上成就一番功业,还能留下传给后人的经营思想,或者深邃的哲理和系统的理论。如果他们不带领团队,就会成为像爱因斯坦、弗洛伊德那样的杰出的思想家和科学家。可以说,到达这个意识状态,通常人类的意识顶峰就已是如此了。
仁爱、喜悦与宁静
    再向上走的仁爱,指的是那种无分别的爱,无差别的爱。就像中国古代墨子所讲的“兼爱”和儒家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扪心自问,我们谁或者我们身边的谁可以做到这一点呢?这种无差别的爱已经超越了亲情之间的爱,或者男女之间的情欲,已经到了广博的人类层面。在这个层面的领导者往往是那些伟大的心灵导师,宗教中的圣徒和杰出的修行者。
    至于之上的喜悦、宁静,更多是在这个基础上,随着不断的贡献,原谅和放开,达到更加广阔的意识境界,这种意识境界超越了自他二元的对待,已经逐渐和万物融为一体,并且彻底地宽恕和原谅自己所遭遇的一切,也原谅所有的周围事物以及自己。其内心已经宽阔平坦,没有意识的痕迹,那种开放的心胸已经包含万物和一切,并且在不断的施与光明的过程中,体验着那种超凡的喜悦和绝对的宁静,进而达至最终的觉悟境界,这些已经是真正那些伟大的宗教领袖的开悟境界。

    纵观这个量表,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当我们采用贡献、原谅和放开的新的心智模式的时候,不仅可以对消欲求、对立和执迷的那种负向的心智模式,而且可以将我们从负向的意识状态迅速地拉升起来,并且最终趋向那种正向的乃至光明的意识境界。    大卫·霍金斯的研究指出,每个人的意识能量状态,终其一生都可能停在某一个状态很久,无法改变。但是当我们看到这张图表的时候,当我们接收到这些信息的时候,我们的潜意识就会主动做一个选择:我们是愿意让自己更加黑暗消沉呢?还是愿意让自己突破这一层,走向光明和开放呢?答案不说自明,仅仅是听到这个信息,看到这张表格,就会让很多人做出趋向于光明的选择。
    在实践过程中,这个过程并不是一直稳定和不可逆的,因为我们所受的自身的心理习惯的影响非常大,受环境的影响更是非常巨大。此刻的你虽然已经做了一个选择,并且在此刻内心开阔光明。但是当离开这篇文章,重新回到现实,又会被重重的基于黑暗的心智模式所包围,这是非常自然的。要真正突破这些负向心智模式的束缚,让意识的状态趋向于开阔和光明,无非两条途径。
一个是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地提醒自己,用光明的心智模式改变自身的行为。如果今天我们能够做一件贡献于世界的事情,就尽力去做,能够少做一件因为对立而冒犯伤害他人的事情,就尽量少做,让自己的内在趋向于这个光明。如果还痴迷于某些事物、情绪、关系,就不断地把心打开,开阔到宽广的无量无边的宇宙当中去。我们的意识状态也可以借由此提升。第二个方式就是尽量生活和工作在一个相对光明的地方和群体当中。我们无法选择我们的出生地乃至家庭,但是随着生活的发展和演进,我们有可能会选择不同的职业。如果机缘合适的话,我们尽量选择那些更加光明的职业,让自己的身心可以放松和愉快。
    当然,如果作为一个组织的领导者,无论是商业组织还是非营利组织,如果能选择将这个组织打造成一个光明型的组织,愿意成为这个组织的光明领导者,那更是这个组织的幸福和幸运。
    在这个过程中,这位领导者不仅可以成就这个组织,同时也能成就自己。领导者如果能够将组织打造成一个光明型组织,去承担起教育和引领的作用的时候,它就已经成为一个光明领导者。这是一个领导者和组织相互促进的卓越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