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对中国加紧遏制和打压,造成中美关系的持续紧张,包括在南海、台海制造的各种紧张局势,让很多人忧心忡忡。一段时间来,和许多朋友有不少讨论,我也逐渐形成一些看法,在这里分享给各位。
中美真的会脱钩吗?
美国总统特朗普信誓旦旦地要让美国和中国脱钩。
我认为在未来可以预见的战略周期内(以国家计划周期为例,如五年到十年),中美关系不会完全脱钩,但会强弱分化。
中美之间过去的强关联关系,在某些方面可能反而会强化,这取决于中国对外开放的推进程度。例如,中国加大开放的金融市场,就对外资在保险行业以及投资理财行业的股比放松了限制。西方国家的金融服务业是他们最为成熟的产业,也是获利最高的产业,对于中国这个开放的市场,他们自然要介入。何况,中国现在又是全球增长最快、获利最丰厚、持续潜力最大的巨大市场,作为资本说了算的美国自然不会错失这个机遇。不过,作为普通的投资者,也要理性地看待,例如正在开放的高端理财服务,美国的共同基金管理公司进入中国之后,面对的首先是中国的高净值人群,因为这些人的资金没有更好的投资标的,希望借助美国富有经验的基金管理人和大牌基金公司的支撑,投资全球乃至中国市场。不过我相信这个过程中,西方基金公司利用的更多的还是中国人的资金,他们出的更多是管理能力和技术,所以在这个问题上还需要保持冷静的头脑。 弱化的方面是在某些制造业和产业链,例如为了分散对中国的产品、技术和战略物资的依赖,美国会将产业链在其他国家和地区做一些分散,例如医药、医疗器材,电子和机械设备、与军事工业相关的零部件等等。 还有一个脱钩的就是技术。作为全球最具创新能力的技术大国,美国要遏制中国,就要切断对中国的技术供给,但在这方面要做到一步到位的斩断与中国的关联是很难的,原因是这是一个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策略,会让美国的高技术产业失去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从而使得研发投入无法获得回报,并且对持续的发展投入也造成极大的阻碍。因此,美国力图在几个关键点卡住中国脖子,来阻碍中国的关键技术发展,拖慢中国的发展步伐。现在正在展开的芯片领域就是力道最迅猛的一个。 从中长期看,中美之间不可能完全脱钩,因为彼此的依赖关系还相当紧密,彼此的利益互补在资本主导的全球环境下,是不可能被断除的。尤其是作为美国的政治体制,资本和大财团作为背后的金主,他们一定会在中国寻求利益。所以,只要中国保持着开放的态势,让全球的资本和投资者有机会参与中国的发展,并且获得一定的回报,与中国完全脱钩就是无法实现的。更为重要的是,利用这个杠杆和支点,有可能打破美国在技术方面对中国的持续打压和垄断。
中美之间会走向热战吗?
我认为中短期内没有可能,原因是中美作为两个可以互相毁灭对方的核大国,热战一旦发生,就意味着很快滑向核战争,而这将带来毁灭性的灾难。
关于这一点,美国的各种战略智库,包括美国国防部都有评估。美国智库兰德公司曾发布报告,认为中美一旦交战,有99%的可能性滑向核战,也就是互相毁灭。因此所有核大国之间保持着这种恐怖平衡,使得彼此之间发生热战的可能性大为减小。这也是自二战以来70多年时间,世界核大国之间保持战略平衡的基础。
但是长期趋势呢?例如20年、30年之后会否发生战争就不好说了。这里面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技术的进步,因为可能有更加恐怖的杀伤性武器替代核子武器,或者是更加复杂的非对称战法,例如生物战,心理战,文化战等等,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从根源上,大国之间的较量和博弈,最终是为了获取更多利益,这些利益已经不再是冷兵器和传统热战时代的土地,人口,矿产,农作物,而是长期持续的价值。美国就是通过美元霸权核技术霸权,来确保在全球金字塔顶端维持最高的价值获取能力。所以在这个层面上,未来长期战争的形态是什么,现在难以预料。
另外,从中短期看,中美之间的战略平衡态势,随着中国军力的持续发展和国力的日益强大,战略平衡会变偏向中国一边。例如中国近些年发展的海基和陆基战略导弹,就对美国构成了难以防御的致命的核打击威胁。基于潜艇的海基打击方式,美国目前束手无策,中国开发的东风系列远程战略导弹,采用高超音速乘波体的非弹道发射方式,也让美国无法拦截。虽然中国的战略轰炸机还未成型,从而不具备像美国那样的远程战略轰炸投放能力,但是有海基和陆基的打击能力,已足以形成对美国的恐怖核威慑。
台海之间会发生军事冲突吗?
七月以来,随着台海之间紧张关系的升级,特别是美国在台海地区不断地派出军舰和军机进行各种骚扰核挑衅,以及中国大陆方面在台海周边海域持续不断进行各种军事演习和演练,使得局势陡然升温。爱国的网友们更是群情激昂,喊杀喊打之声不绝于耳,因此也让大家非常困扰,感觉一触即发的台海局势可能真的会造成难以想象的灾难性后果。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问一个关键问题,谁希望台海之间发生战争,以及谁可能打响这第一枪?
美国首先,我们看看美国。其实美国对于台湾的真实战略意图,是用这个不沉的航空母舰长期制约中国。在过去和未来,台湾一直是遏制中国的重要棋子和筹码,同时也为美国出售各种武器,满足军工集团的利益需求,找到了一个人傻钱多的买主。美国刚刚卖给台湾的F16战斗机、无人侦察机和一系列水雷就是典型的例子,装备并不先进,但是价格奇高,而台湾人又乐于买单。
但是美国人非常清楚,如果台海之间发生战争,中国大陆收回台湾是必然的。美国的各种智库,包括国防部所提供的各种战略推演中就能显示出来,大陆收复台湾是极大概率的事件。这不仅因为相对于台湾,大陆已经形成了压倒性的军事能力,而且一旦战争开端开启,美国并不敢也不愿意直接军事介入台海争端,因为这会引发前面所谈到的中美之间的战争,从而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这样美国就会丢掉遏制中国的关键棋子,并且将第一岛链的出口让给中国,中国真的就可以突破美国的第一岛链封锁,从而进入到太平洋,成为一个游弋于太平洋的海洋大国,这是美国在战略上不愿意看到的。
台湾其次,台湾愿意与中国大陆发生战争吗?当然不愿意。台湾清楚得很,一旦与中国大陆发生战争,几天之内就会被灭掉,而美国也不会来军事驰援。虽然今天美国在各种场合不断散布支持台湾的论调,但是台美之间没有军事同盟关系,从立法程序上没有形成对台湾的保护,所以一旦台湾开战,美国国会以及美国普通民众不会支持对台湾的军事支援。最近有美国的机构做过调研,只有30%的美国人认为在大陆和台湾开战的时候应该兵援台湾。而相同的问题,如果换到日本身上,就有60%的人愿意出兵日本。原因也很简单,日本和美国之间有军事同盟协议,打击日本就视同于打击美国,美国自然要出兵干预。
对于台湾来说,挑动战争是最为不智的举动。那为什么最近台湾又频频地与大陆对抗呢?这在蔡英文政府2020年选举之前作为竞选策略可以理解,但是胜选之后,又为何不愿意放低调门,继续保持与大陆的对抗态势呢?只能将其理解为非常不智的治理策略所致,以及岛内两党角力的政治操作手法。台湾当前的与大陆对抗的作法,在整个亚太地区包括东盟国家的所有政治体中是最为独特的,因为所有人在这个区域都不愿意在中美之间选边站,而唯有台湾选择了与美国捆绑这种不明智的做法。
可以说,台湾目前的做法,是未来两岸不确定性的最大变量。
中国最后,中国愿意与台湾开战吗?可能很多网友认为中国巴不得尽早打下台湾,完成祖国统一大业,但事实上真正的用武力收复台湾,这是迫不得已之举。
什么情况下武统台湾呢?就是《反国家分裂法》中所列举的那六种条件之一,包括台湾立宪公投成为独立国家,或者美国的军队和舰船飞机进入台湾等等。这些因素会触发中国大陆底线。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不得不采取这极端的武统的做法。
但是要注意,在今天的国际形势下,以及中国当今的发展阶段,武统实际上是最迫不得已的举措。今天的中国从整个发展过程来看,属于将强未强的阶段,中国还需要至少10到20年的时间,真正成为一个比较富足强大的强国。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台海战争,一方面可能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同时即便武统台湾,收复之后的治理也也会成为一个巨大的难题。
同时,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过程中,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一定会用最严厉的方式制裁中国,封锁中国,那时候中国面临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环境一定是极端困难,这也正中了美国借此来全面遏制乃至扼杀中国的图谋。特别是在当前全球关键技术依旧被美国等西方国家主导,全球金融体系依旧依附于美元交易和结算的情况下,一旦展开对中国的制裁和围堵,对中国的损害将是非常巨大的。
而且,中国目前还有相当繁重的国内改革任务没有完成。2020年是中国实现脱贫攻坚的关键一年,但是即便再向后推5年到10年,中国依旧有非常繁重的国内发展和改革的任务。一旦陷入战时状态,巨大的人口基数和不平衡的社会发展,贫富差距如此大的社会,可能会引发难以想象的内部社会危机。
内外因素综合起来,今天的中国应该是最不愿意看到台海危机转向军事冲突的。
那为什么最近中国又在台湾周边海域非常频繁地举行各种军事演习和演练呢?这实际上是给台湾的台独势力和美国做出强硬的姿态,告诉他们中国的底线在哪里。一旦台湾谋求独立,或者美国用某种方式支持台湾独立,挑战中国的底线,中国将有不惜一战的决心。
但是,不惜一战不意味着必然一战。在今天,中国最优先的战略事项其实不是台湾问题,是自身的改革和发展问题。台湾那个岛放在那里又不会飘走,中国再有5年到10年左右的发展时间,国力进一步增强,军事力量进一步强大,特别是科技自主性的进一步强化,逐渐摆脱对西方技术的依赖,进而在金融主权上摆脱美元霸权的桎梏,那时打与不打的主动权就完全在中国手里。而到那个时候,其实不用打,台湾也必须回归,因为那是一种绝对力量的结果。
另外,真正的收回台湾,军事力量的干预是下下策。因为大兵一起,无论是定点清除还是饱和攻击,一定会留下战争的创伤,而在民族内部造成这样的创伤,将是中华民族的最大步行。最好的方式是用非对称战争的方式,和一些其他非对称的战术手段上加以强化。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上之上策。
要知道,台湾今天的国际贸易盈余中有40%来自于中国大陆,中国大陆一旦切断与台湾的经济联系,台湾的经济就会遭受极大的损失。这些招数什么时候用?一定是在中国大陆决心解决台湾问题的时候,才会把这些牌一张一张地打出来。所以我们可以有一个密切的观察,那就是当这些经济牌还没有打出的时候,实际上还远没有到军事动武的时候。军事手段那是不得已。
其实,美国对中国的军事力量准备如何收复台湾也不是完全有底,这也是最近中国在进行大规模军事演习的时候,美国不断派军机在沿海地区抵近侦察的原因。大家注意,美国在这个阶段派出的不是战斗机,也不是轰炸机,而是收集情报的军用飞机,甚至有伪装成民用客机的信息收集的飞机。为什么?因为他们希望通过这个阶段,来刺探中方的军力调度核指挥系统的情报,从而预判中方的部署和真实意图。
要知道,如果中国要准备武力解决台湾问题,一定要进行密集的军事调动。和平时期的密集的军事调动很容易被卫星或者其他情报收集的方式所发现,而在进行各种军事演习演练的时候的军事调动,具有某种迷魂阵的特色。这就是美国为什么要抵近侦查,试图搞清楚中方意图的原因。
综上所述,谁想打台海战争?美国不想,台湾不想,中国目前也不想。所以当彼此都没有这样的意愿的时候,台海战争在理性层面上就不会发生。
那会不会有某种突发的事件导致擦枪走火呢?非常有可能。特别是当双方的军机和舰船在密集的空域和海域进行各种侦查和演练的时候,碰撞和擦枪走火是非常大概率的事件。但是只要从双方的战略上没有作战的意图,这些危机是可以被管控的。
台湾问题如何解决?何时解决?
其实前面我们已经回答了这个问题。对于台湾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上任之后就说,这个问题不能一直拖下去,不能够把这个问题再留给后人,就显示出他在任内试图解决这个问题的意愿和决心。但是,这个问题的解决要具有一定的环境。我认为这个基本的条件应该有三个。
01
第一个因素,是中国国力和军力的继续增长。如果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再给中国5年到10年的相对和平和稳定的发展时间,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军力,就足以对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形成不可逆转的压倒性优势。那时采用各种军事手段和非军事手段都更加游刃有余。而那时的台湾人也不是傻子,会看到自身的宿命和未来前途,做出某种回归的理性的选择将变成可能。
02
第二个因素,是中国经济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近期因为美国在贸易战和科技战方面对中国的围堵和打压,特别是在技术断供方面对中国造成的沉重压力和威胁,促使中国在“十四五”期间要奋力追赶,在半导体等关键产业里要获得关键性突破,从而解决被美国卡脖子的问题。
同时,现在所主张的“双循环”的经济模式会将中国经济目前30%的外贸依存度降到20%以下,让国内的消费和投资拉动这个庞大经济体的自然增长。到那时,中国对国外市场的依赖性将会大大减小,而中国蓬勃发展的市场和更加开放的姿态将吸引更多国外的投资、消费和产品进口。巨大的磁石效应会让当前对中国处于摇摆和犹豫态度的西方国家更多地在中国周围,那时中国所做的对台湾的战略决策,将产生与当今完全不同的战略效果。
03
第三个因素,是台湾自身的变化。当前的此消彼长,使得台湾在经济上还有国际影响力方面处于日渐式微的状况,而中国大陆持续保持对台湾的开放态度,特别是在贸易方面的ECFA并没有斩断与台湾的联系,继续对台湾提供更加优惠的条件,就是试图使用各种办法去吸引台湾民众,让人心回归。如果随着中国在未来的国家治理方式方面有进一步的改进,并且获得国际社会更多的普遍认同和赞赏的话,台湾普通民众对大陆的观感和印象也会逐渐发生变化。到那时,民心转变才可能是促成两岸统一的最佳时机。
我个人估计,当这三个条件具备之后,台湾回归就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而非是一个武力强行统一的过程。这个时间点我认为最早发生在未来五年左右的时间,长远一点可能在未来十年。不会更久,因为这个过程中变数很多,一旦条件具备或者我们创造的条件具备,这一过程就会发生,或者被发生。
美国11月大选对未来中美关系有何影响?大选之前会发生突如其来的对华冲击吗?我认为,无论是特朗普还是拜登当选,美国对中国的长期战略遏制,在美国两党和精英阶层已经形成共识,将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但是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政策优先级不太一样。特朗普也是一个共和党非建制派的独特人物,以商人出身的背景来看待国际关系,他眼睛里只有利益和各种情绪化的奇怪决策。如果他胜选留任,与之打交道就依旧有各种未知的突发的风险。另外还要看他的鹰派内阁是否会发生人员更迭,以及他们所采取的立场会是怎样。
如果是拜登当选,他应该会回到奥巴马时代的系统化遏制中国的老路上去,普遍认为它会加强与盟友的关系来遏制中国。同时,民主党所秉持的自由市场和全球化的基本政策走向,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减轻中国在贸易、科技以及外交上与美国的对立态势。
但是从当前的形势看,无论特朗普还是拜登,都对对方在大选中作弊抱有极高的戒心,甚至特朗普的法律顾问就提出,如果败选,他将利用总统的紧急权力发起一系列对民主党关键人物的逮捕等等这样危言耸听的建议。甚至特朗普也声称他不见得会承认大选的失败!
而拜登团队也正在组建一个法律顾问团,对可能出现的谁胜谁负的争议进行法律诉讼的准备。所以这一届美国大选即便投票结束,美国的政坛也不会变的脉络清晰,有可能会导致新的一轮混乱。这对中国不见得是好事,我们需要保持高度警戒心态。
但是很多人关心的是,即将到来的大选之前,美国会否在中国问题上制造新的事端和摩擦,从而转移国内的矛盾,并且提升自己的支持率?
我个人认为这方面操作的空间不大,因为历来的美国大选都是以内政问题作为核心,当前的美国问题,除了经济、就业、疫情、种族矛盾,还有传统上的贫富差距,已经让这两个候选人足够应付了。即便制造一个外部事件,如果不是中国主动挑起,它对美国民众的吸睛效果也会很薄弱,更不要谈美国主动卷入一些非核心利益的冲突当中了。中国政府在此阶段也不会傻到自己去制造事端。相反,从最近中国政府的各种言论和对美态度来看,是在尽量淡化一切潜在的冲突,静观其变,等到美国总统大选局势明朗之后,再做后面的打算。
因此,我认为十月份即便美国政坛爆出很多与大选相关的猛料,甚至人为操作的事件,也应该不至于是那种极端的类似于战争的冲突。
至于拿台海问题做文章来制造事端,我们前面已经分析过,美国民众不会特别买账,特别是当中国大陆保持高度克制的情况下,这些议题被操作成功的可能性也很小。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耐心地等待。
总结
最后做一个小结。展望未来五年到十年,也就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美国对中国的持续遏制和打压将是一个持续发展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中美之间的博弈升级,或者如美国所描绘的“新冷战”,已经进入到一种全面对抗的阶段,但是发生中美之间的直接热战的可能性还是很小。
台海亦或是南海发生某种擦枪走火的可能性是有的,但是作为中国应该具有足够的智慧和定力,在这个阶段保持隐忍,等到自身的经济模式更加依赖于自身的自然增长,核心的科技卡脖子的环节逐步被解决,以及形成更为强大的国力和更加具有压倒性的军事优势的时候,那时台湾问题就可能自然解决。而武统将是一个底线的选项,是一个应该保持高度威慑,不得不用但是最好不用的选项,这才是对中华民族长远福祉的最大利益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