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直方大创新中心

当下和未来--理解中美博弈的走势

7月21日,美国政府突然宣布,要求中国关闭驻休斯顿的总领事馆,但没有披露做出该决定的具体原因。中国随即作出对等反制,要求美国驻成都领事馆,在相应时间内关闭。这再次凸显出,美国和中国之间的战略博弈愈发紧张,尤其是美国对中国持续施加的打压、围堵和制裁,其速度之快,力度之猛烈,让所有对中美关系还抱有良好期待的人们错愕不已。
最近我的一些朋友和企业界客户和我有诸多讨论,并且对未来经济环境以及自身业务发展充满了忧虑。在此,我结合前一段时间和几位朋友讨论的一些基本观点整理成文,算是做一个小结,供大家参考。




比“自由落体”更糟糕的现状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教授郑永年先生近期撰文指出,中美关系目前如同“自由落体”,不仅无法回到过去的轨道上,而且会越来越走向不可预知的领域。在我看来,情况可能比这个还要糟:如果中美关系是自由落体的话,今天美国的很多出格的行为已经在这个自由落体上施加了一个新的加速度,这让中美关系急速地坠向不可知的深渊。
仅就美国对华为打压的一系列事件来看,就可以看出这一局面是如何演进的:





    2019年5月,美国政府要求美国企业向华为“断供”产品和技术。对此早有戒备的华为奋起自救,通过推出储备多年的鸿蒙操作系统和海思半导体作为应对手段。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2019年的华为算是稳住了阵脚。
    看到遏制华为不成,美国于2020年5月份再出狠招,要求所有使用美国设备和技术的公司不得向华为供货。这一狠辣的招数使得华为几乎陷于绝境。因为即便有先前的囤货,但如果在未来一到两年囤货用尽之时,华为无法解决芯片和关键零部件的供应问题,将使得华为在5G基站以及手机生产和全球发货上陷入绝境。    对于陷入绝境的华为,美国再使出狠招追杀,近期又宣布所有使用华为产品的公司不得向美国政府提供服务,这就使得全球的华为用户面临重新“站队”的选择,其业务影响将非常深远。    在美国的重压之下,先前对于使用华为5G设备持谨慎开放态度的英国政府,也于七月份宣布将在2020年底之前停止采购所有的华为5G设备,并于2027年之前全部移除华为设备。英国的倒戈,使得华为在英国多年的投资和经营陷入未知的困境。
    进而七月中旬,美国国务院又宣布将对华为的部分赴美人员签证实施限制,理由是华为协助中国政府侵犯人权,并且对外公开宣布,“如果与华为做生意,就是与侵犯人权者做生意”。通过将华为的业务贴上道德标签并加以意识形态化,美国显然是再次催促其利益相关的盟友迅速站队。





可以说,美国对华为的打压已经无所不用其极,欲彻底除之而后快,在持续动用国家力量来扼杀一家企业方面,若非绝后,也是空前了。美国对于以华为代表的中国高科技企业和国家冠军企业的绝杀态度非常果决,不仅对中国企业如此,美国此次对中国的彻底遏制和打压的决心也已经彰显无疑。对此,我们还会有怀疑吗?



美国遏制中国的三类手段
总结起来,我将美国目前对中国的战略遏制分为三类手段,分别是压制,围堵和分化。我们不妨看一看近期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是如何围绕这三个方面迅速展开的。

压制

首先是压制,就是对中国企业乃至中国政府,制造各种困难。除了绝杀华为的招数之外,美国政府也宣布对以海康威视等为代表的中国视频和数据企业实施制裁和各种供货禁令,并且与华为一样,如果有哪些企业采购他们的设备,就不能够向美国政府提供任何服务。相信这一举措会随着美国打压的升级逐步展开,涉及面将会继续超越已经在制裁清单中的大量国企和军工企业,并会涉及到更多高科技领域的企业,其目的就是为了压制甚至摧毁中国科技的迅速发展。7月22日,美国参议院和政府又通过了法案,将要求在美国政府的设备上卸载TikTok应用。虽然这没有涉及之前盛传的在全美国禁止TikTok和微信的使用,但这也将极大地挫败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全球布局和雄心。如果局势升级并禁用微信的话,将导致旅居美国的华人、留学生以及企业人员无法与国内顺畅通信,将造成两个半球的事实性的通信障碍。在制造各种困难从而压制中国的发展方面,美国还会有哪些招数?我们在最后会就此做一小结。


围堵

其次是围堵,就是通过拉拢盟国。从地缘政治上乃至地缘经济上,围堵中国。最近的一个典型事件,是美国国务院公开宣布不支持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支持南海域内与中国有领海主权争端的相关国家主张自身的海洋权利。美国将从外交上、法律上乃至经济上支持他们同中国展开博弈。这一拉拢和挑唆南海诸国的措施,带有明显的围堵中国的意味,使得原本已经趋于平静的南海海域又出现潜在的冲突风险。实际上,美国的介入和干预,也是他们完善自身印太战略的必要步骤。现在大家很清楚,美国的印太战略,就是美国围堵中国的大战略。从奥巴马政府时期的“亚太再平衡”到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战略,其战线从太平洋地区拉伸到了印度洋,印度洋的那一端就是印度。


近期发生的克什米尔地区中印军队的对峙和肢体冲突,怎么看都不单单是印度人非理性的行为。很多人猜测背后一定有着美国的介入和怂恿。在印度新冠疫情依旧严重的今天,在经济面临巨大困境的当下,印度军方竟然采取明显的挑衅行为,越界侵犯中国,如果不是有着更深的战略意图,印度是不会轻易做出此举的。将它与美国的印太战略联系起来,有其内在的合理性。在印太战略的另一端,美国加紧在台海制造事端。美军不断地派军机巡航,并且派电子侦察机抵近中国边境进行侦察,甚至在七月初在南海海域进行了两次双航母的军演,这在历史上也是没有过的,其为台湾和印太国家打气和张目的意图不言自明。同时,日本也开始大量采购美国的军机,据报道将在近期采购105架F 35隐形战斗机,这将是日本近期最大的军购订单。随着印太包围圈的逐渐成型,美国势必在这样一个围堵结构内制造更多事端,消耗中国的战略资源,并且将中国困锁在与周边国家的敌对的氛围当中,为中国的发展和崛起制造各种障碍,同时也可以制造某种可能的潜在战争摩擦。我们在总结的时候,会就此再做一些预判。
分化

第三是分化,就是通过瓦解中国的民意,甚至分化中国共产党、中国政府和民众之间的关系,来达到分化中国内部的意图。最近刚刚传出的美国政府正在起草限制中共党员及其家属赴美签证的消息,可以说一石激起千层浪。因为这一草拟中的政策一旦被批准,或将影响中国近三亿人的赴美出行。中国多达9200万的党员可以说是这个国家的精英阶层,他们不仅分布在政府和军队领域,大量的民营企业,科技业和知识界也有着庞大的党员群体。甚至在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高管中,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甚至大量的交流学者以及留学生当中,都有着数目不小的党员群体。更不要说近年移居美国的中国人,其家人乃至自身也有可能就是中共党员。


如此一来,不仅限制了中国企业界和精英阶层与美国的交往,更重要的是可以严重地制造恐慌,意图分化中国的人心。如果这一政策真正宣布实施,那将意味着中美进入决裂期,两国的人员交往,无论是经济交往、旅游乃至文化交流,都将处于冰封阶段,这将使得两国进入到空前的敌对状态。

对此,有美国的战略评论家也认为过分了,他们说,如果因为中国政府不喜欢特朗普,就禁止一切共和党人前往中国,这是不是太夸张了呢?但是,这些观点只是将这一举措作为一个普通的外交策略加以审视。实际上,这背后有着巨大的政治意涵。
因为当前的中美博弈已经被美国定调,并且上升为意识形态的竞争。在美国现政府和激进派的官员眼光里,中国共产党依旧是上世纪中后期那个曾与美国打冷战的共产主义政党,在意识形态上处于你死我活的较量的范畴里。或进一步,美国人认为中国共产党率领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种与西方文明的剧烈对抗,而这一对抗,其规模和影响都超过了美国历史上所经历的任何意识形态乃至文明的对抗。因此,对于中国共产党所领导下的中国政府和中国民众所进行的所有行动,他们抱着极大的对立和敌视的态度。



未来的走向
从以上三方面美国对中国当前的遏制策略来看,下一步会走向何处?这是所有人今天都在凝神屏息仔细观察的。我认为,已经展开的中美之间的大国博弈可能将持续升级,这一趋势恐怕已经不可避免。在这个自由落体上美国正在不断施加新的加速度,正将这一趋势迅速推向危险的境地。
我在两年前写过若干文章,预测中美博弈的趋势,曾谈到五个可能的发展阶段,分别是贸易战,科技战,金融战,局部热战和全面热战。当时中美之间的博弈仅仅是在贸易战的开始阶段,而局部热战乃至全面热战是没有人敢于想象的。但是今天,即便是中美两国的智库乃至主流媒体,都开始更多地议论和预测,未来中美之间的热战会在哪里发生?这种所谓“预言的自我实现”式的判断,很容易将两国的情绪和决策推向那种糟糕的“自我实现”的边缘。



如果回到两年前的分析框架,今天已经进入到相当阶段的贸易战和科技战之后会伴随着金融战。而金融战今天已经看到端倪出现,除了美国借助瑞幸造假事件开始限制中国企业赴美上市融资,并且限制美国的主权基金投资中国之外,在香港问题上,美国有可能甩出新的金融制裁。当前美国出台的《香港自治法》,已经明确提出对部分官员的银行交易和在美资产进行制裁。如果未来美国以此为借口,扩大对港资乃至中资银行的美元交易进行制裁的话,这必将酿成金融风暴,并且严重挫伤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这一“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举措也会加速美元霸权的衰落,但是在美国的各种打击方案中,这于核弹式的选项使用的可能性绝对不可小觑。就像在一年前,我们还无法想象美国将考虑对赴美的中共党员和家属实行签证限制一样。其次,局部热战的可能性也越来越高。除了在台海区域愈演愈烈的危机之外,美国在南海的主权挑衅将导致更多的演习,巡航乃至对域内其他国家冒险行为的支持,这就会触发中国与美国以及其他国家产生摩擦的可能性。因此,在未来不长的时期,金融战的发生乃至局部热战的发生,应该是我们要密切关注的未来走向。不过,我们需要知道的是,现代战争往往不是传统意义上重兵器交火的热战,而是融合各种不对称战术的超限战,包括网络战、电磁武器攻击、细菌战、心理战,乃至气象战等等,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但是,核武器大国之间如果爆发任何一种战争形式,如果不能迅速停止,极可能引发的核战冲突将导致没有最后的赢家。基于这样的一个显而易见的趋势,我们相信中国政府也在各方面做积极和周密的准备。
经济上,中国在疫情之后继续强化疫情管理措施,已经最快恢复了经济的增长。二季度中国发布的经济增长率达到了超乎大家想象的3.2%的程度,而同期美国的经济则下滑33%。一增一减,二季度的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超越了当今的美国。在经济迅速恢复的背景下,中国正在展开双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更大依赖经济内循环的动能,而逐渐减少对全球疲弱经济的依赖,同时也将在周边国家建立更多的合作关系。面对美国乃至欧洲国家的施压,建立更多战略伙伴和协作关系,势必是未来中国经济以及外交的新的走向。据国内媒体披露,中国近期正在和伊朗讨论未来25年投资4000亿美元伊朗基础设施的重大经济合作项目,而且在此之上将强化两国的军事乃至情报合作,这无疑为中美博弈添加新的变量,但同时也是中国拓展自身周边交往领域,同时获得稳定和廉价石油资源的必然选项。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中美博弈继续强化的过程里,企业如何利用好国内循环的契机,减少外循环的依赖,甚至在美国加大对中国的科技围堵、制裁以及人员往来的限制的过程中,保护好自身,保护好海外的资产和各种利益,必然成为每一个企业界人士必须考虑的紧急事项。



庚子动荡经年,
百年未有之变。
风高浪急若此,
退守凝神细看。

随赋打油诗一首。关键时刻,需要每个人做出清晰明智的判断!